曝光三要素指的是光圈大小、快门速度、感光度ISO
1.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光圈的两个作用
1.通过进光量的多少来控制摄影时的曝光程度
2.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调节所拍照片的清晰与虚化效果
此处加入一个摄影术语–景深
景深 通俗地说,景深是指拍摄的照片中,对焦点前后能够看到的清晰对象的范围。景深以深浅来衡量,清晰景物的范围较大,是指景深较深,清晰景物的范围较小,是指景深较浅。
决定景深的因素–光圈 焦距 物距
焦距是焦点到面镜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物距是指拍摄者与拍摄对象的距离,更为精确的说是相机镜头与对焦位置的距离
光圈 焦距 物距对于景深的影响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概括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焦距越大,景深越浅;焦距越小;景深越深
物距越大,景深越深;物距越小,景深越浅
对于任意光圈,其焦点之后的景深大约是焦点前面景深的2倍
2.快门
快门是一种让光线在一段精确的时间里照射胶片或影像传感器的装置。快门的另一种含义是指相机的曝光时间长短,通常称为快门时间
快门级数
常见的快门时间有:15 8 4 2 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1/4000
安全快门:安全快门就是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时间的设定不能大于拍摄时焦距的倒数
常用参数:行人:1/500 静物:1/124
快门速度的选择
快门可以控制曝光量(画面明暗)和运动物体的动感与静态凝结状态在控制曝光量这方面,主要针对光线条件比较极端的拍摄环境,如夜晚,晨昏这一类光线较暗的环境,需要使用慢速快门进行长时间曝光,以获得合理的曝光量,而在室外的太阳光下,环境光线很亮,就需要使用高速快门,以防止画面过曝,拍摄运动对象时,一般创作手法有两种,通过使用高速快门,可以捕捉运动主体瞬间的静态画面,而使用慢速快门,则可以表现出一种运动模糊的效果,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使用长时间快门拍摄小溪流水,能够排出水流的轨迹。
3.感光度ISO
ISO感光度是摄影领域最常使用的术语之一,在胶片时代,其表示胶卷对光线的敏感度。感光度分为100 200 400等。在光线昏暗的场所拍摄,需要用到高感光,同时色彩的鲜艳度和真实性则越会受到影响。

ISO感光度与画质的关系
感光度越高,噪点越明显,画质就越粗糙,感光度越小,画质越细腻.
三者的关系
相同点–都可以调节曝光的明暗度,光圈大就亮,ISO高也亮,快门速度慢也亮,相反就是暗。
不同点
- 光圈还可以调节景深,小光圈景深大,大光圈景深小,景深无法通过ISO /快门来控制,这就是光圈和ISO /快门的区别
- ISO除了明暗调节还有一个特点是降低画质,ISO高了画质就会降低,所以升高ISO在三要素里是最后考虑的,实在不成才提高ISO,当然有个别艺术创作想诚心要那种高噪点低画质而提高ISO是例外。
- 快门除了变化曝光明暗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设定捕获瞬间的长短,慢速快门得到一个动态的模糊的目标,快速快门得到一个凝固的瞬间的目标.
摄影构图
构图元素及表现手法
摄影构图是指在摄影中通过被摄画面中点线面的组合,将景物更为合理 更为优美的表现出来。接触摄影构图,首先要了解一些具体的概念,如主体,陪体,留白,前景,背景等。其中主体是所有元素中最为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主体要处于画面中最显眼的位置,陪体也称为宾体,主要用于修饰 陪衬主体,留白主要是指在画面中留出一定没有景物的区域,给欣赏者留下思索的空间。前景主要用于放在主体等景物之前,起到一个过渡性的作用,使主体不至于太突兀,背景主要用于交代主体所处的环境 时节 时间等信息 也可以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
景别
景别的划分大致有两种方法:
第一 根据被摄取主体(景物)在画幅中所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
第二 是以人物为参照系。即以人物在画面中占据比例的大小来划分景别.

摄影的景别来分可分成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这是根据摄影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或是摄成的画面的范围大小来区分的.
1.远景是指拍摄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广阔的画面.
2.全景是摄取较完整的人和场景的全部.
3.中景一般指摄取人的大半身显得空间较大而又能展示人物间的相互关系在影视中运用较多.
4.近景相对来说视距比中景更近一些了.一般指摄取人物的上半身或景物的局部范围比较强调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上半身形体动作对塑造人物起到重要作用.
5.特写是指拍摄人的头部、面部、人体的局部、物景的某一部的镜头.这是影视中强调某一局部和细节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摄影手段.
摄影色彩
摄影学中,色彩的运用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利用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画面情感。自然界中任何色彩的产生都离不开太阳光线红、橙、黄、绿、青、蓝、紫这7种光谱色彩的混合叠加。人们把红、绿、蓝这3种色光称之为三原色光,分别简称为R/G/B。


色彩的范畴
色彩分为无色彩与有色彩两大范畴。
无色彩指无单色光,即:黑、白、灰;
有色彩指有单色光,即:红、橙、黄、绿、蓝、紫;
自然界的色彩虽然各不相同
但任何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饱和度这三个基本属性

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即各种颜色之间的区别,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它是不同波长的色光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中有红、橙、黄、绿、蓝、紫6种基本色光
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高,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低。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度,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在彩色中,任何一种纯度都有着自己的明度物特征。例如: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
暖色调
即红色、橙色、黄色、赭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主页呈现温馨、和煦、热情的氛围。

暖色调
冷色调
即青色、绿色、紫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主页呈现宁静、清凉、高雅的氛围。

冷色调
对比色调
即把色性完全相反的色彩搭配在同一个空间里。例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这种色彩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亮丽、鲜艳、喜庆的感觉。当然,对比色调如果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产生俗气、刺眼的不良效果。这就要把握“大调和,小对比”这一个重要原则,即总体的色调应该是统一和谐的,局部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小的强烈对比。

对比色调
色彩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颜色会给浏览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红色—是一种激奋的色彩。刺激效果,能使人产生冲动,愤怒,热情,活力的感觉。
绿色—介于冷暖两中色彩的中间,显得和睦,宁静,健康,安全的感觉。 它和金黄,淡白搭配,可以产生优雅,舒适的气氛。
橙色—也是一种激奋的色彩,具有轻快,欢欣,热烈,温馨,时尚的效果。
黄色—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它的明度最高。
蓝色—是最具凉爽,清新,专业的色彩。它和白色混合,能体现柔顺,淡雅,浪漫的气氛(象天空的色彩:)
白色—具有洁白,明快,纯真,清洁的感受。
黑色—具有深沉,神秘,寂静,悲哀,压抑的感受。
灰色—具有中庸,平凡,温和,谦让,中立和高雅的感觉。
每种色彩在饱和度,透明度上略微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以绿色为例,黄绿色有青春,旺盛的视觉意境,而蓝绿色则显得幽宁,阴深。
认识光线
光的特性
无论是自然光或人工室内光,都有其特征:
1.明暗度: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它随光源能量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2.方向:只有一个光源,方向很容易确定.而有多个光源诸如多云天气的漫射光,方向就难以确定,甚至完全迷失。
3.色彩:光随不同的光的本源,并随它穿越的物质的不同而变化出多种色彩.自然光的色彩与白炽灯光或电子闪光灯作用下的色彩不同,而且阳光本身的色彩,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辰的变化而变化。
光的基本方向
光线的方向是以光线的来源,被摄体及相机三者的相对位置来看。可分为顺光、逆光、侧光、侧顺光、侧逆光、顶光、底光。

光的基本方向
1.顺光
顺光时,被摄体受到均匀照明,景物的阴影被景物自身遮挡住,影调比较柔和。能拍出被摄体表面的质地和带来较好的色彩还原。表现空间立体感的效果也较差.
优点:成像清晰,色彩、线条、形态、气氛都能得到真实的还原。
缺点:呆板,立体感弱,缺少纵深。
拍摄要点:要注意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营造。可考虑通过色彩差异拉大主体与背景的分离度,提高画面立体感.
2.逆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是相反的。主体人物的边缘有明显的光线轮廓,画面有明显的明暗反差。逆光又被称为“轮廓照明”, 是人像摄影中最讲究的一种用光方式,画面效果十分生动,且富有造型特点。
优点:逆光具有很强的塑形感,有利于勾勒轮郭,表现空间层次和营造气氛。
缺点:因照度极其不均,所以在曝光上很难把握。
拍摄要点:
1.逆光拍摄时,为了防止镜头进光(特殊效果除外),尽量使用镜头遮光罩或是遮光板。
2.为防止画面明暗反差过大,可以使用反光板或闪光灯等补光工具控制亮度平衡。
3.侧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成90度的夹角关系。主体人物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之分,光线的方向和明暗关系十分明确。侧光使被摄人物有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被称为“质感照明”。
优点:被摄主体一侧受光便会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形态、线条、质感得以突出。
缺点:侧光运用在人像摄影中,容易暴露皮肤的瑕疵,形成明暗过渡不均的“阴阳脸”。
拍摄要点:1.运用侧光拍摄,适合表现个性鲜明、强硬的人物形象,不太适合一般强调浪漫的婚纱照。2.可以使用反光板或闪光灯对暗部进行补光,以减小光比,以适合婚纱柔和的画面效果。
4.侧顺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成锐角夹角关系。侧顺光兼具顺光与侧光两种光线的特征,它既保证了被摄主体的亮度,又可以使其明暗对比得当,有很好的塑形效果。侧顺光是最常见的外景婚纱用光,也是单光源补光较理想的光线。
优点:侧顺光拍摄出的画面中有丰富的影调和层次,不仅有利于表现人物的造型,还可以突出立体感。
缺点:亮部和阴影部分的光比以及面积比例掌控很关键。
拍摄要点:侧顺光下,人脸大面积处于受光面,所以应按亮部进行测光、曝光,如光比过大,暗部层次缺失严重,则需要利用补光工具给暗部补光,或降低亮部光强。
5.侧逆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成钝角夹角关系。侧逆光兼具逆光与侧光两种光线的特征,采用侧逆光照明,被摄者面部和身体的受光面只占小部分,阴影面占大部分,人物的一侧有明显的轮廓光,能很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层次丰富。侧逆光拍摄出的画面易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
优点:侧逆光具有很强空间感,画面层次丰富且生动活泼。
缺点:容易因测光不准确而使画面曝光过度或不足。
拍摄要点:
1.在外景婚纱摄影中,常常需要反光板、闪光灯等辅助照明设备适当提高阴影面的亮度,修饰阴影面的立体层次,改善阴影部分的立体感。
2.在拍摄人物中近景和特写时,有时作为主光用,有时作修饰光用。3.要根据侧逆光的用途确定光比,避免人物脸部大面积过暗,只有一亮线。
6.顶光 底光
顶光顾名思义就是从头顶上照射下来的光线,又叫骷髅光。最具代表性的顶光就是正午的阳光,这种光线使凸出来的部分更明亮、凹进去的部分更阴暗,它会使人物的眼睛、鼻子下方出现难看的阴影。在外景婚纱拍摄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顶光,如无法避免,则可以将反光板放置在人脸下放,消除阴影。
底光是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它往往会使被摄主体显得残暴,纯粹的底光容易形成阴险、恐怖、刻板的效果。底光更多出现在舞台戏剧照明中,而在外景婚纱拍摄中较少用到,但低角度的反光板、广场的地灯、桥下水流的反光等也带有底光的性质。
自然光
明暗度 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它随光源能量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方向 如果只有一个光源,方向很容易确定。而有多个光源诸如多云天气的漫射光,方向就难以确定,甚至完全迷失。
色彩 光随不同的光源,并随它穿越的物质的不同而变化出多种色彩。自然光的色彩与白炽灯光或电子闪光灯下的色彩不同,而且阳光本身的色彩,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间的变化而变化。